八优数码网专注提供【电脑/手机/智能设备】最新报价与深度评测,实时更新数码产品参数对比数据,涵盖装机配置清单、硬件天梯图、摄影教程等实用内容,助您精准选购高性价比数码装备!

sonyf707

编辑:泷环 时间: 2025-05-11 11:33

sonyf707

索尼F707:一台改变数码影像历史的传奇


提到数码相机,很多老摄影师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就是索尼Cyber-shot DSC-F707那经典的造型。这款于2000年发布的数码相机,并非第一台拥有高像素的数码相机,也并非第一台拥有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但它却以其独特的组合和对未来数码影像发展的预见性,成为了数码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影响了后来的相机设计理念,直到今天依然被许多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


F707的革命性创新


在那个数码相机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年代,F707的配置堪称“豪华”。它搭载了当时领先的320万像素CCD传感器,这在当时已经足以满足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配备了7倍光学变焦镜头,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这意味着用户无需更换镜头就能拍摄不同焦段的照片,极大地提升了拍摄的灵活性。而它的设计,也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傻瓜相机”造型,采用了更专业化的外观设计,具备了手动控制功能,让用户能够更精细地控制拍摄参数,对后期摄影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越时代的操控体验


F707的操控体验在当时也令人印象深刻。它采用了旋转式屏幕,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先进的功能,让取景和构图更加便捷,尤其是在拍摄一些特殊角度的照片时,其优势更加明显。此外,它还配备了各种手动调节功能,例如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手动模式,让专业摄影师也能轻松掌控拍摄过程,这使得F707不仅是家用相机,也能胜任一些专业的摄影工作。


F707的不足与遗憾


当然,F707并非完美无缺。它的高像素在当时意味着更大的文件体积,这对于当时的存储介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更大的存储卡。同时,它的对焦和连拍相比于今天的相机标准来说,显得有些缓慢。电池续航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频繁充电,这也成为了当时用户使用时的一大痛点。 此外,它较大的体积和重量也并非人人能接受。


F707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索尼F707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它成功地将专业的操控性与便携性结合在一起,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后来的数码相机设计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许多后来的数码相机,都借鉴了F707的设计理念和功能,例如旋转屏幕、光学变焦镜头等等,都成为了数码相机领域的常见配置。F707的出现,标志着数码相机从“玩具”走向“工具”的转变,为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收藏价值与市场行情


如今,索尼F707已经成为了一款经典的收藏品。由于其历史意义和独特的魅力,在收藏市场上依然有一定的价值。当然,由于年代久远,机器的成色和功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损耗,购买时需要仔细甄别。对于资深摄影爱好者或者数码相机收藏家而言,拥有一台F707,不仅仅是拥有了一台相机,更是拥有了一段数码影像发展史的记忆。


结语:经典永流传


索尼F707,这款诞生于二十多年前的数码相机,虽然早已被更新换代的产品所取代,但它在数码影像发展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它不仅是一台优秀的相机,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段传奇的延续。它的出现,标志着数码相机的飞跃发展,为我们如今随手可得的数码影像世界奠定了基础。即便在今天,回过头来审视这款经典之作,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它当年的创新和魅力。


sony cybershot 的所有型号

Cyber-shot是日本索尼(Sony)公司旗下的数码相机品牌。 Cyber源自Cybernetics,代表“与电脑相关的”,而shot代表“拍照”的意思。“Cyber-shot”的含义非常明确,就是专指数码相机,Sony自1996年第一台Cyber-Shot F1问世以来至今。配合自身在硬件领域上的优异技术与卓越的CCD感光元件,另外搭载德国卡尔·蔡司(Carl Zeiss)镜头,目前在全球消费性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且和尼康、佳能、富士、柯达并列数码相机五大品牌。

专业级

R系列(停产)

采用了DSLR同等级的APS-C尺寸CMOS感光元件,也搭配了卡尔·蔡司(Carl Zeiss) Vario-Sonnar T*镀膜镜头的高倍变焦机种

2005年9月-R1

H系列

第一款内建防手震以及高倍变焦机种

2005年6月-H1 (停产)

2006年3月-H2.H5 (停产)

2007年3月-H7.H9(停产)

2007年8月-H3(停产)

2008年2月-H10.H50(停产)

F系列(停产)

独特巨炮造型及采用卡尔·蔡司(Carl Zeiss) Vario-Sonnar T*镀膜镜头

2000年-F505V

2001年-F707

2002年-F717

2003年12月-F828

V系列(停产)

2003年-V1

2004年8月-V3

消费型

G系列(停产)

世界第一款采用3.5吋230ppi大型液晶(92万像素)及无线传输(DLNA&WI-FI)功能的相机

2007年03月-G1(停产)

T系列

超薄时尚大画面液晶LCD机型

2003年12月-T1 (停产)

2004年04月-T11 (停产)

2004年10月-T3 (停产)

2004年12月-T33 (停产)

2005年04月-T7 (停产)

2005年09月-T5 (停产)

2005年11月~2006年8月-T9 (停产)

2006年05月-T30 (停产)

2006年08月-T10 (停产)

2006年09月-T50 (停产)

2007年03月-T20 (停产)

2007年03月-T100 (停产)

2007年08月-T70(停产)

2007年08月-T200(停产)

2007年10月-T2(停产)

2008年2月-T300(停产)

2008年8月-T77(停产)

2008年8月-T500(停产)

2008年8月-T700(停产)

2009年1月-T90(停产)

2009年1月-T900(停产)

2009年9月-TX1(TX系列采用全新的Exmor R CMOS传感器)(停产)

2010年1月-TX7(停产)

2010年1月-TX7C(停产)

2010年2月-TX5(全新推出的四防功能的相机,即防尘、防震、防寒、防水)(停产)

2010年2月-TX5C(停产)

2010年7月-TX9C(T系列首次应用3D全景扫描功能)(停产)

W系列

高性能价格比相机

2004年-W1(停产)

2005年-W5.W7(停产)

2006年-W30.W50.W70.W100(停产)

2007年-W35.W55.W80.W90.W200(停产)

2008年-W110.W120.W130.W150.W170.W300(停产)

2009年-WX1.W190.W210.W220.W290(停产)

2010年-W320.W350.W380.W390.w570(停产)

N 系列(停产)

手动大画面触摸式LCD

2005年11月-N1·

2006年10月-N2

M 系列(停产)

90度旋转机身与Mpeg4录影功能

2004年12月-M1

2005年09月-M2

P系列(停产)

追求最佳效能的基本款机型

2001年-P1、P3、P5

2002年-P2、P7、P9

2003年-P8、P10

2004年-P100、P150

2005年4月-P200、P41、P73、P93

S系列

高规格低价格的入门机种

2001年-S30 S50 S70 S85(已停产)

2005年-S40 S60 S90(已停产)

2006年-S600(已停产)

2007年-S650 S800(停产)

2008年-S730(停产)

2010年-S2000(停产)

2010年-S2100(停产)

F 系列(停产)

可旋转式机头机种

1997年-F1

2000年-F55

2002年-F77 FX77 F77A

2004年7月-F88

U 系列(停产)

2002~2003年推出以迷你机身为主,无变焦功能。俗称“寿司机”的U系列

U10 U20 U30 U40-基本型

U50-可旋转式

U60防水型

L 系列(停产)

U系列后继机型,小机身+变焦等功能

2004年12月-L1

索尼F717是不是可以拍透视

索尼F717带有红外夜视功能的摄像机可以在夜间无光环境进行拍摄,但是不具有透视功能。所谓的透视摄像机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只是对某些材料做成的衣物才有效果,并且效果非常有限。

其透视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相机对红外线的感光拍出红外线照片。由于红外线波长比较长,所以可以穿透部分物体(墨水、某些纺织面料等),所以利用红外线成像的照片就会略去一些肉眼看得到的东西。

扩展资料

日本Sony公司于2002年9月2日宣布推出DSC-F717数码相机,这是索尼首部500万像素的民用级数码Cyber-shot F707的升级版。

索尼F717的优点:此机当年上市价近万元。卡尔蔡司5X光学镜头(据说当年单单这个镜头造价都3000多元,质量上绝非索尼如今动不动就标注上蔡司镜头的低端卡片机可以比拟的。

F717现在依然可以藐视3000元以下的任何卡片机。另外像全手动光圈快门优先,超强红外夜视功能等等很多,总之成像上非常出色。另外原装电池的续航能力也相当不错。

索尼F717的缺点:配件样样贼贵。没有防抖功能,但双手操作稳定性尚可。屏幕稍有点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索尼DSC-F717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21-2022 八优数码网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1167号 XML地图